外丹功研習講義 調心與調息之心法參考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廉朝棟  輯八八、 ○四、○三

孔子心齋之術

回曰:敢問心齋?  (出自莊子、人間世第四。)

仲尼曰:一志若,無聽之以耳,而聽之以心,無聽之以心,而聽之以氣,聽止於耳,心止於符。氣也(或止)者,虛而待物者也。唯道集虛。虛者,心齋也。

語譯:當作定靜功夫時,你應該把心裡的念頭集中一處,不要胡思亂想,雜念如果不除,初步工夫就會心亂氣濁,做不好,等到念頭歸一,此心虛明之後,就用聽字訣。聽其快慢出入,再深一步,心和氣合一了,就不再著意於聽,耳聽就自然停止了,知覺也不再起作用,而聽其自然,聽他去了。氣的本體是自然而虛,漸入混沌之境,只有和先天之道,太虛之氣,才能集合在一起,工夫如果做到心同太虛一樣,就算是得心齋之道了。(出自張大師志通著「外丹功」一書)

二、調息法  (朱子全集第八十五卷)

鼻端有白,我其觀之,隨時隨處,容與(閒暇舒息之意) 猗移(心息隨順之意),靜極而噓,如春沼魚,動極而翁(翁:聚斂收攝之氣),如百蟲蟄,氤氳(氣盛貌)闔闢,其妙無窮,誰其尸之(主宰指揮),不宰之功

語譯:做調理氣息,隨時隨處,都應順其自然,氣機靜到極處,它自然要動,就像春天的魚類,浮出水面噓氣。氣機動到極處,它自然歸靜,就像冬天的虫類,伏在土裡,聚斂收攝氣息。此時身中之氣,交互團結,有天地氤氳之象,一動一靜,有乾坤氤氳之機,其妙無窮,其無所主宰,乃是順其自然的功能。

三、調息法(道藏2-321頁玄宗正旨─玄機口訣)

跏趺大坐,收視、斂聽,以意司其浮沈,勿拘、勿縱,綿綿延延,則合於自然之道,金丹之法,始終若是而已。

語譯:老子曰:綿綿若存,用之不勤(不十分用意)。所以下手,不拘時刻,靜定守凝,散放屬陰,凝守則虛; 忘中之放則為陰神,忘中之守則為陽神。內外之機皆忘,溫養之心常注,行住坐臥常守,柔散放則為頑空,守靜則為真空,靜定則精氣神三者皆結。忘形不忘心,忘機不忘守,專守虛無,無中生有,常守則在,惟是不動心也,清淨無為,常切照顧恐有念頭,念頭才起,便一文一武卻之,須是牢守,不可間斷。